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宏儿是夸张修辞手法吗?如果是,该怎么解释
2024-12-02 01:29:42 责编:小OO
文档

鲁迅先生的《故乡》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常选篇目。文中描绘了“我”回到故乡后,家人迎接的场景,其中写道:“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对于“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解读。比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1995,P396)认为这是一处比喻,分析称“飞”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八岁宏儿的灵巧敏捷,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宏儿跑出来速度之快,比直接用“跑”更生动。

另一方面,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2002,P247)则将其视为拟物(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书中解释说,“飞”是某些动物特有的能力,而人是无法飞行的。作者将宏儿描述成“飞”来表达他心情急切、动作轻快。

从这两种解释来看,不论是比喻还是拟物,都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突出宏儿的形象。比喻侧重于将宏儿的快速和灵活与飞行联系起来,而拟物则是强调宏儿如同动物般轻盈迅速。两种解释都能很好地阐释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使读者对宏儿的反应有更深刻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笔下的宏儿并非单纯的动作描写,而是承载着深意的角色。他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一种变化,反映了故乡的变迁和人物心境的转变。通过“飞”这一动态形象,鲁迅巧妙地传达了宏儿的灵动与激动,也隐含了对过去记忆的追忆。

总的来说,无论将其视为比喻还是拟物,这句话都充分展示了鲁迅高超的语言技巧,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宏儿的独特个性和故事背景。详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