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请问古代女子三从四德,是指哪三从哪四德???
2024-12-02 02:21:49 责编:小OO
文档

“三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中,文中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时,提出了“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表明了女性在不同阶段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即在未出嫁时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嫁为人妻后服从丈夫,在丈夫去世后则应遵循儿子的指导。

“四德”则源自《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女性的官职,负责指导她们学习阴礼、妇职等。九嫔作为高级职位,掌管着妇学之法,教导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衡量女性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

“三从”具体包括: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不仅要求女性在未嫁时听从家长的教诲,在嫁为人妻后服从丈夫的意愿,即使在丈夫去世后,也要尽到抚养子女的责任,尊重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非简单的“跟随”,而是指在社会角色中承担相应的职责。

“四德”包括:德、容、言、功。德是指良好的品德,是女性立身的根本;容即相貌,要求女性出入时端庄稳重,遵循礼仪;言是指交谈时要言之有物,善于理解他人的话语,懂得适时发言;功则包括治家之道,如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

“三从四德”的理念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望,尽管这一标准在今天看来可能显得过时,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行为规范的重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