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多种多样,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独特之处。象征手法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表达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让读者通过具体形象理解抽象的事理。象征手法使文章更加含蓄,使读者通过眼前的物象,感知深远的意义。
衬托手法包括渲染和对比,前者通过对环境、景物的多方面描写,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后者则通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借景抒情手法,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这种方式使得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实现情景交融的效果。
抑扬手法则是通过对事物的贬低和肯定,突出强调其中一方的特点。这种手法可以用来突出文章主题,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突出或衬托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紧凑,表达更为精练。
伏笔和铺垫手法通过内容前后照应,使情节严丝合缝,增加文章的紧凑感。照应手法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使文章浑然一体,突出主题。
联想手法通过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生动感人。
想象手法则是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通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文体对应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抒情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则常用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等手法;议论文常用引经据典、巧譬善喻等手法。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还会用到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手法。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传统上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手法;现代观点下,主要手法包括比拟、夸张、借代等。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