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果复读,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准备什么?
2024-12-02 01:57:25 责编:小OO
文档

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已被录取的考生放弃入学,选择复读,第二年再考。在有关高考的国家越来越宽松越来越人性化的今天,选择复读虽然不再有规定方面的障碍,但还是要全面考虑本人的具体情况认真权衡利弊慎重考虑的。

首先,复读要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选择复读,无非是对当年的录取结果不满意,那么决定来年再考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目标。目标范围的大小决定了对压力的大小;当目标确定为仅是一所高校时,非这所学校不上,那么给自己的压力就大;当目标仅确定为某一类专业对学校并无苛求时,压力相对就较小;当复读就是为了提升一个录取批次要努力“博一把”,即便不成功也不留遗憾,就可以不必有心理压力。高考心理压力对考试结果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完全因人而异,考生在决定复读时要有自我判断,这是别人爱莫能助的。

第二,复读期间要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高三整个一年紧张的学习生活是任何一位参加过高考的人一生都不会忘记的。选择复读,其实就是选择信心,只有在很自信的心理状态下,才能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克服困难,进行紧张有序的学习,达到复读的目的。没有充分的信心,被动式地进行复读,很难说能取得实效。因此,是否进行复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考生自身的信心。

第三,是否复读要建立在对自己现在录取结果的理智分析基础上。如果对现在录取结果的不满意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所至,那么就要具体分析原因。如果是刻苦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不当,通过复读提升成绩的可能性就较大;如果已经付出了120%的努力,学习方法也不知如何改进,复读的意义就不大;如果是心理压力过大导致高考失常,那么来年再考时心理压力的缓解就不是复读本身能解决的;如果高考已经正常发挥成绩理想,仅仅是志愿填报不当导致录取结果不满意,那么复读的目的就是保持原有的良好学习状态,重要的是来年填报志愿时要重新定位。

第四,对复读后来年可能的录取结果与当年的录取结果要有比较判断。如果复读能够提升录取批次,由专科提升到本科、由三本提升到二本,就可以考虑复读;如果想通过复读由二本提升到一本,那么就要做具体分析,事实上二本中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同一本中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往往差别不大,特别是如果录取的专业较为理想,大可不必非要复读一年再考一本的学校;如果执意非要考上一流的全国重点大学,甚至只盯住一所大学,并为此复读,其势在必夺的精神固然可佳,但事实上做这种选择的考生要承受很大心理压力,来年的录取结果往往都不尽如人意。

第五,复读的代价。复读考生在复读的一年时间里要承受比在高三学习时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父母终日陪伴也并不比孩子轻松多少,经济上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些代价都是要考虑的。特别是,如果自己定位在今后适宜从事常规的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在通过复读并不能提升学历层次且当年录取的专业又为社会较需要时,与其用一年时间复读,还不如将这一年时间作为代价放到毕业后作为自己的工作实习期。

对已经录取的考生,想要选择复读,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对自己高考成绩的理性分析,没有相当程度的信心和把握,没有对来年报考学校的理智定位,没有足够的代价承受能力,还是慎重考虑为好。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