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李白《峨眉山月歌》全文?
2024-12-02 02:00:42 责编:小OO
文档

峨眉山的秋月半轮高悬,映照在平羌江的流水上。夜晚,诗人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的方向,心中却思念着友人的身影,直到到达渝州才渐渐离去。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描绘了诗人初离蜀地时的景象。月色如水,峨眉山的秋月映照在江面上,仿佛友人的脸庞,让诗人不禁思念起远方的友人。

诗中“峨眉山月”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它如同友人的影子,陪伴着诗人一路前行,直到诗人离开蜀地,进入三峡。诗人在清溪出发,行至渝州,心中满是对友人的思念。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更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月影映入江水,仿佛友人的身影,陪伴着诗人一路前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清溪是出发的地方,三峡是目的地,而渝州则是诗人离开的地方。诗人心中满是对友人的思念,直到离开蜀地,仍难以忘怀。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这些地名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人情感的触媒。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地名不仅增加了诗的意境,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不仅意境优美,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诗中“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诗中的地名富于变化,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而此诗却能够驰骋自由。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