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南京人的口头禅是什么?
2024-12-02 02:02:24 责编:小OO
文档

南京人说话独特,他们有自己的口头禅和俚语,这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展示了南京人幽默风趣的一面。例如,南京人常用“啊懂啊”来表达神气、得意的样子,这种用语透着几分自得其乐的意味。

“抠”则用来形容吝啬,而“胎气”则是大方的意思,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南京人说“漏脸”,指的是那些爱出风头的人,他们常常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

在南京,如果某人神气十足,可以说“兴”,而“无歹”则用来形容一个人品质差。另一个有趣的词是“赖白儿”,用来形容那些赖皮的人,而“我阁”则是用来表示不满或不满。

南京人常用“歹”来形容多,而“一豆儿”则是形容少。在形容人时,“兮兮”则是一种补充语气词,比如“神经兮兮”或“二五兮兮”。南京人骂人时,常用“甩料”来指那些乱出风头或办事缺德的人。

“能豆儿”则用来形容那些逞能的人,常常被人讥讽。南京人常用“二糊”来形容笨的人,而“刷刮”则是形容办事利索、快当的人。

在形容人时,“古漆”形容皮肤颜色深且不发亮,而“拿乔”则是指那些爱摆架子的人。南京人常用“犯嫌”来形容那些讨厌的人,而“讨喜”则是指那些受人喜欢的人。

“蛮好”表示很好,而“打脚骨拐子来气”则是形容非常生气。南京人常用“来气”来形容一般生气,而“来事”则是形容会出点子、想办法的人。

“兴得一头核子”则是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而“哈”则是阿谀奉承的意思。南京人常用“浓冬”来形容那些笨的人,而“雷堆”和“雷大妈”则是用来形容那些笨的人。

“盖得勃儿”则是形容好的人,而“通吃”则是形容全部都好的意思。南京人常用“邪头八角”来形容言行不端的人,而“二五郎当”则是形容那些马虎的人。

“脏污”则是形容那些蛮横无理的人,而“少一窍”则是形容不聪明的人。南京人常用“猪头三”来形容那些胖人,而“芦柴杆儿”则是形容那些干瘦的人。

“老白儿”则是形容朋友,而“挺尸”则是形容懒的人。南京人常用“死”来形容非常、特别的意思,而“过世”则是形容人去世。

“翘辨子”则是用来形容人死的意思,而“光郎头”则是形容光头或秃头的人。南京人常用“耳朵毛子”来形容旧时妇女剪的一种短发型,而“巴巴头”则是形容妇女的一种发型。

“哪块”和“这块”则是形容哪里和这里的意思。南京人常用“老车”来形容老练、纯熟的人,而“拉呱”则是形容脏、邋遢的人。

“异怪”则是形容令人作呕的人,而“玩把戏”则是形容耍手腕的人。南京人常用“马即”来形容立刻、马上的人,而“出”则是形容那些奸滑的人。

“小奸小坏”则是形容那些耍小滑的人,而“孬好”则是形容好和坏的意思。南京人常用“歹怪”来形容巧合、巧遇的人,而“装”则是贬义词,形容贪吃的人。

“行瘟”则是形容无精打采的人,而“夹巴螺丝”则是形容那些乱插嘴的人。南京人常用“烧包”来形容卖弄、炫耀的人,而“咂味”则是形容取笑的人。

“笃定”则是形容稳拿、很有把握的人,而“糊里巴涂”则是形容糊里糊涂的人。南京人常用“说”来形容随口一说,而“楼”则是形容差、不行的人。

“须”则是形容急的意思,如“须死了”即“我急死了”。南京人常用“十达”来形容不正经的人,而“胖兮”则是形容长相好看的人。

“刷”则是用来形容打的意思,如“刷你一个儿光”。南京人常用“色”来形容丢脸的意思,而“牙疼话”则是形容无关痛痒的话。

“二哥”则是贬义词,六十年代中期较流行,专用对农民的戏称。南京人常用“挑高箩的”来形容收破烂的人,而“鸡头果”则是形容小的东西。

“颗颗”则是形容疙瘩的意思,而“十三拳头高”则是形容人矮的意思。南京人常用“誊嘴”来形容接吻的意思,而“啬”则是形容吝啬、抠的人。

“不成猴子耳朵”则是形容不象样的人,而“翻秋”则是形容没事找事做的人。南京人常用“翻尸倒骨”来形容闲的无聊而滋事的人,而“和尚道士”则是形容无正经事的人。

“老混”则是形容耳光的意思,而“揉”则是形容买账、理睬的意思。南京人常用“二报”来形容打小报告的人,而“救火龙”则是形容救火、消防车的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