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领域,“四脏经脉”这一术语常出现于相关书籍中。其实,“四脏经脉”可以分解为“四脏”与“经脉”两个部分。然而,这个词不仅仅指的是四脏和经脉,它还用来概括描述人体内部的器官和气血脉络。
四脏具体指的是心、肺、肝、脾。而经脉则是指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这些构成了经络系统中的主干,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具体来说,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这些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可以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其循行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奇经八脉的功能包括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用。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部位别出,阳经经别合于本经,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它有三个方面的生理功能:加强了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在体内的联系,别络对其它络脉有统率作用,加强了人体的内部联系,灌注气血濡养全身。
十二经筋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其中,足三阳经筋起始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胸。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