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上座终日著衣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未曾挂着一缕丝。这句话出自《五灯会元》,意指修行者虽然日常穿着和饮食,但并不执着于物质,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在禅宗文化中,这种“一丝不挂”的境界不仅是对物质的超脱,也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洒脱。
在另一段故事中,“一丝不挂”被解释为一根钓丝。《五灯会元》卷十四记载:“僧问:一丝不着时如何?师日:合同船子并头行。”这里的“一丝不着”,意味着达到了船子和尚超脱的境界。船子和尚有诗偈:“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便得休。”这进一步说明了“一丝不挂”比喻的是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象征着修行者毫不在意尘世的牵绊。
在中国禅宗文化中,这种超然洒脱的态度被视为一种很高的修持境界。它不仅要求修行者不执着于物质,更强调内心的真实与纯净。在禅宗的修行实践中,这种境界是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达到的。
而“一丝不挂”也可以直接解释为赤身裸体。这种直接的解释虽然简单,但同样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在某些禅宗修行的仪式中,赤身裸体被视为一种彻底放下世俗束缚的方式,以达到心灵的净化。
总的来说,“一丝不挂”这一禅语不仅是一种修行境界的描述,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鼓励人们超越物质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