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novatec是什么牌子日本顶级音响品牌介绍
2024-12-01 13:25:08 责编:小OO
文档


这几十来年,全球音响界风起云涌,品牌无数。其中一些品牌经受住了市场的用户选择,小编有空慢慢选择一些品牌介绍给大家。一期5家左右,希望大家喜欢。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编更在意的是品牌的实力、声音,而非销量。也正是这个原因,这些品牌通常来讲也是非常小的公司(就销量而言)。排序并非排名,更非实力。评语仅代表小编,一家之言,欢迎讨论,不欢迎喷,谢谢!
全球知名音响品牌介绍(日本篇,下)
除了欧美外,全球有一个地方的音响品牌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日本。专注做好一件事的精神使日本也出了不少的优秀音响品牌,尤其是音源和功放。不过,日本人的短视和文化氛围也让日本器材缺少欧美顶尖器材的一些特质。尤其是中低端器材,当年靠忽悠的做法今天依然存在,大家还想得起当年250W的手提式先锋建伍录音机吗(前不久看雅马哈S501,功率150W,仔细一看@10%失真,这不是唬人么)!所以这些公司,都没机会,嘿嘿
一、Marantz 马兰仕 日本
在Hi-Fi音响领域,很少有谁拥有像马兰士(Marantz)那样辉煌的历史。2003年,马兰士迎来了它诞辰50周年的纪念。一个由马兰士和天龙公司强强联合组建的D&M公司,成为了马兰士的控股公司。公司的雇员超过1600名,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
索尔·B·马兰士热爱LP唱片,各地的音响狂热者们却迷上了他的产品并持续半世纪之久。索尔于1953年正式创立马兰士公司,一年后便发布了Model 1型单声道真空管前置放大器。Model 1是“音响控制台”的商业延续,使用3只12AX7,具有唱头放大和高电平放大级,唱头放大级装备了RIAA均衡线路以实现平直的放音频响曲线。Model 1还具有7路输入,包括1路为电视音频预备的接口。如今的AV器材普遍提供视频设备的伴音接口,然而马兰士Model 1在40多年前就做到了,真是不得不佩服索尔·B·马兰士的前瞻性眼光。每台售价168美元,在当时这是个不低的价钱,然而Model 1前置放大器还是以杰出的声音而受到音响迷和评论家的称赞。磁带监听开关、旋转音量电位器以及的电源供应,这些设计在当时都是非常富于创新精神的。今天,一台品相良好的Model 1前级成为收藏家们的抢手货,价钱远高于原始的售价。毫不夸张地说,Model 1算得上音响前置放大器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产品。
不久以后,产品的种类开始增加,Model 2型单声道真空管功率放大器于1956年被推出。这款杰作领先了同时期的竞争对手很多年。它的独到之处在于,可按照用家的口味及需要,用一个简单的开关实现两种输出方式的选择。当选择五极管输出方式时,输出功率可达40W;当选择三极管连接方式时,输出功率降低为25W,但声音更趋细腻甜美,可谓各有特色。Model 2的输入级采用双三极管12AX7,6CG7推动6CA7做推挽输出,声音非常优美。一位评论家用“辉煌灿烂”来形容Model 2的音色,这在1950年代的Hi-Fi圈可是一个罕见的形容词!
从Model 1前置放大器派生出来的Model 7C由于绝佳的音质而获得空前的成功,9年间总共销售了130000台,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高级音响器材之一。Model 7C可以说是把两台Model 1合并在一起的产品,与著名的Model 1一样,Model 7C也使用12AX7电子管,其中3只用于唱头放大部分。这个唱头放大部分由三级负反馈型RIAA电路构成,比Model 1的设计更为简单直接。Model 7C有着和Model 1同样的输入功能,还具备模式和平衡控制以及每声道的音制。马兰士Model 7C不仅具备超级的内涵和卓越的音质,它还拥有超美感的外型,如平衡式的前面板设计以及马兰士商标下的绝妙的光线,令人百看不厌。Model 7C持续生产了9年,10年后演化为Model 7T——马兰士的第一款晶体管前置放大器。
在1960年代开始,马兰士推出它的第一款真空管立体声功率放大器Model 8。类似于传奇般的Model 2和Model 5,Model 8采用外露的电子管设计并且提供了异常出色的音质,电源部分采用硅整流器,每声道输出功率30W。1961年,Model 8的电源变压器被改良,输出功率增大为35W,成为Model 8B放大器。
二、Techdas 日本
资深音响迷应该都听过日本Micro Seiki的大名,这个当年以重量级结构、真空转盘、气浮轴承扬名于世的黑胶唱盘品牌,如今再度以TechDAS之名复活,母公司是日本知名音响代理商Stella Inc,设计者则是当年Micro Seik工程师Hideaki Nishikawa,第一款作品Air Force One从名称就表明要用「空气」消除一切震动噪音。
转盘分为上、下两层主副碟盘结构,重达19公斤的主转盘,由特别加工过的SU304无磁钢材车制而成。上层副转盘则有三种材质可以选择,分别是A7075超硬铝合金、SUS316L不锈钢、以及黑色压克力材质,三种材质的不同声音特性提供给用家选择。采用低推动电压的超稳定超低噪的AC同步马达,并由DC监控线路每圈1 5次测量并作出调节以确保精确转速,并可以进行非常精密的转速微调。TechDAS采用号称史上最安静的马达推动式气泵,再加上特制橡胶悬浮系统,使背景静深如海。马达,气泵,气压控制器,压缩气过滤器等4组供电,确保最高稳定性。全电脑精密监控调节系统,使操作变得轻松。
Air Force One最令人惊讶之处,是媲美数码系统的宁静音乐背景,令所有呈现的声音都有极为纯净透彻,没有半点杂质和毛刺感。在如此宁静的平台上,顶尖唱臂和。昌头的素质得以完全展现,重播出丰富的音乐信息量和密不透风的空间感,是黑胶音质的最佳演绎。
三、 Luxman 力士 日本
日本著名的高级音响品牌力士(Luxman)创立于1925年,是日本Hi-End音响器材的代表,也是日本历史悠久的名牌,产品一向以高级、高贵、高雅著称。力士(Luxman)在功放上的颇有造诣,在电子管和晶体管时代都有着很多的经典型号。而在音响制造上,力士(Luxman)也继承了他的传统,制造出完美的Hi-End器材。旗下器材多次上《发烧天书》A+榜单,在日本国内地位也是无人能及。可以说,力士(Luxman)是为数不多的特别与世界上同欧美各大Hi-End厂一较高低的日本品牌。
力士(Luxman)早期的器材带有日本器材的统一风格,就是厚、暖,但是偏硬,声音缺乏一种自然轻松的风格,给人印象是故意追求听感而做了很多妥协和牺牲。进入80年代,力士(Luxman)已展现出一种大气和声势夺人的霸气,这在当时所有的日本器材当中是绝无仅有的。也因此,力士(Luxman)走了一条通往Hi-End的经典之路。进入新世纪以来,力士(Luxman)的音响器材更上层楼,声音在同样华丽温暖的同时,延伸性也提升到一个极致。声音华贵细腻,开扬婉转,完美的Hi-End级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
四、天龙(DENON) 日本
天龙(DENON)公司成立于1910年,1951年成为日本第一家销售LP唱片的音响公司,二十世纪70年代初开发并制造了世界首款可实用的数字PCM录音机,并于1972年推出了首张数字录音的LP唱片,在过去的岁月中,DENON由于所生产的Hi-fi产品质量特别优良而建立起了卓著的名声,并在全世界获得了无数赞扬。
现在,DENON将其丰富的经验和专门技术应用于音视频器材,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家庭影院品牌之一。也从此基本与hifi和hi-end绝缘。
五、索尼sony 日本
索尼(Sony),是日本一家全球知名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索尼是世界视听、电子游戏、通讯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者,是世界最早便携式数码产品的开创者,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世界电子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美国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
进入21世纪,索尼(Sony)品牌在电子业务上呈现弱势。依据2005年美国Interbrand公布“2005品牌价值排行”中,“Sony”价值405亿美元,比2004年的431.5亿美元衰退了14%,由10名滑落到18名。而福布斯在2005年2月28日公布的“2005全球2000大企业排行”中,索尼排名由2004年的2名滑落至第23名,2013年亚洲品牌500强发布,索尼位列第7 。
但索尼过去创造出了神话般的辉煌历史,故并没有因为消费性电子业务暂时低迷而失去消费者的青睐。在2005年08月31日,Asian Integrated Media委托国际调查机构Synovate在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2005亚洲1000名最佳品牌”中,索尼第2年蝉联第一品牌。不过,十余来年索尼从未把重心放在音响和耳机上。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