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材就像是卡通故事书,每一课的内容和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表达,并将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数学思维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培养学生的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怎样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多受到学前教育,因此,他们对数学并不陌生,但兴趣各不相同。在上《生活中的数》时,我让学生观察教室,寻找教室中的数字,再到校园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字。告诉他们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逐渐产生亲切感。
2、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孩子天生好玩,如何让他们在玩中学习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内容,设计了许多不同的游戏和故事。例如,在教授“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让学生带来物品,小组内介绍,然后一起数数,这样不仅认识了数,还为分类课打下基础,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本册数学练习题答案不唯一,需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思考。刚开始,当问到“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表情茫然,但只要他们思考回答,我都给予鼓励。例如,在讲解《跳绳》时,一个女孩提出4+4,我表扬她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并激励其他学生思考,最终学生思维活跃,提出了多种解题方法。
4、培养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入学前能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在实际生活应用中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生活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例如,上完《分类》课后,让学生到书店、超市调查物品分类规律,再让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真正将数学融入生活。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