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医:什么是痹症
2024-12-01 12:38:48 责编:小OO
文档

痹症是一种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导致肢体关节及肌肉出现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症状的疾病。古代痹症的概念较为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在中医中,痹症主要涉及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痹症的发生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和外邪的侵袭密切相关。在人体卫气虚弱的情况下,风寒湿等邪气容易侵入,引起痹症。例如,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行为都会使邪气侵入机体,导致经络气血闭阻不通。邪气侵入后,会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等不同类型。行痹主要表现为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痛痹则表现为疼痛剧烈,遇寒痛增;着痹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阴雨天加重;热痹则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恶风。

治疗痹症的基本方法是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位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针灸治疗时,采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根据不同类型的痹症,可选用不同的配穴,如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

除了针灸治疗,还可以采用刺络拔罐法、穴位注射法、电针法等其他治疗方法。刺络拔罐法是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再加拔火罐。穴位注射法则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每隔1~3日注射一次。电针法则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分钟。

针刺治疗痹症效果显著,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但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顽痹范畴,治疗周期较长。在风湿热急性期,应积极应用西药控制病情,避免心脏受损。同时,患者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以减少痹症的发生。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