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适用于被刑事追诉但未被羁押的人员。此措施旨在防止被追诉人逃避侦查、起诉或审判。取保候审要求被保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签署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这里的“保证”不仅包括被保释人的个人承诺,还涉及财产担保或他人担保。取保候审中的“审”不仅指的审判,还包括侦查机关和起诉机关的传讯。
保释金的缴纳应在审理之前完成。如果你提到的案件已经审理结束,那么根据法律,取保候审不再适用,自然也就无法通过缴纳保释金来获取取保候审。
在实践中,取保候审的申请通常由律师或被保释人的家属提出。在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交相关的证据和证明材料,以证明被保释人不会逃避法律责任。如果申请被批准,被保释人可以暂时离开羁押场所,但仍需遵守一系列规定,如定期向警方报到、不得离开指定区域等。
需要注意的是,保释金的具体数额由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确定。数额的确定会考虑被保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性质以及可能的判决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认为被保释人的行为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可能会拒绝取保候审申请。
取保候审期间,被保释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可能会被要求重新羁押或面临其他法律后果。因此,在申请取保候审时,需要全面评估风险和收益,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