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由社会发展进步,上智先觉者创造出它的形制,在商品交易中优越于币帛,作为流通媒体永存。这都是对钱币“为世神宝”的积极意义的阐发。然而,钱币会造成以它为价值标准的两极分化的社会状态,金钱能使人眉开眼笑,能使人说出最难启齿的话,能赋予人们不同的地位和命运。
文中富人欢乐穷人愁的思古伤今慨叹,含有作者惶惑和对茕独者的哀怜之情。正是从这种认识和情感出发,文章第二层就进一步写钱币深广地渗入各社会领域,对封建政治统治的腐蚀与破坏从当代衣冠士族的厌闻清谈,见钱惊视,总结到“何必读书,然后富贵”,“钱之所祐,无吉不利”,从历史显赫人士事迹转而描写人情世态,渲染以虚拟人物的亲身经历,点明以流传的俗谚口碑。这构成一幅畸变衰朽的封建仕途官场风俗画。
可贵的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矛头直指权门势要、甚至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历史上吕公、汉高祖为“空版”、“赢二”动情系心,司马相如、卓文君也被金钱所拨弄;现实中金钱昂然进出公侯府第、“朱门”、“紫闼”,甚至皇宫内苑。门第尊卑,权位予夺,仕路穷困显达,决狱生杀胜败,以至人际交往,世态炎凉,这些由堂皇庄严的封建政治权威及制度规章等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的运行,在其强大横暴的表象之下,无不暗中为金钱势力所操纵,金钱仿佛成了主宰人们命运的上帝。
随着金钱势力的无限扩大,必然地产生了席卷全社会的货币拜物教现象。货币拜物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拜金主义,它是指人们把货币看成神秘的、超自然的、支配人们命运的力量,因而对货币产生的迷信和崇拜。文中概括出的“有钱可使鬼”五个字,正指出了这一点。作者在揭示这些政治畸变现象时目光犀利,态度冷静,平易和缓的语言里流露出强烈的鄙视嘲讽之情。无所粉饰,不加叹挽,没有盛世复归的呼唤,兴利除弊的规谏。这又超出于士大夫赋作者的思想境界,表现出作者的才识胸襟。
但作者并未就此煞住,而又在第三层再写钱币对精神领域传统观念的冲突与亵渎拜金主义的歪风,给社会人心造成了灾难性的戕害。这一段中先引据子夏名言,揭示出儒家标榜的天命论的不可信。作者以现实主义的眼光,看到了天命论观念倾毁的进步意义,也对货币发展具有的积极社会意义抱有欣赏的态度,然而主旨还在于揭示出货币力量对传统的合理观念的扭曲。儒家标榜的人生价值观念,是以智勇才艺加之以礼乐修养,发展自身成为完人,实现人的最高价值。按照司空公子崇信的观念,有钱就有了完美人格,腐蚀了人们对真正完美人格的追求,这就造成了人们精神世界里的巨大悲剧。
作者进而写出这种悲剧的种种恶果,描绘了人类精神世界里是非善恶颠倒的一幅风情画,使文章的批判更进一层,揭示出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种时代悲剧,至今仍有一定现实意义。黄铜中方身份来历部分缺佚,从全文看,拟意为姓黄名铜字中方,是钱的代表者。它从合于五行、处处皆有、家世尊贵等方面阐明钱币的积极意义;又揭示出过分崇拜钱币治世之力是末世乱政。醒世讽时的主旨和文体结构格局都合宜得体。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