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管道沟槽回填后,应进行分层夯实作业,确保管道稳定性和土壤密实度。
2. 给水管道的铺设应遵循设计规范,确保管线布局合理,便于灌溉且防止水流失。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水压试验,以验证管道系统的密封性和耐压能力。
3. 室外埋地引入的给水管道,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7米,并且要位于冻土线以下0.2米的位置,以防冻害。
4. 建筑内埋地管道在没有活荷载和冻土影响的情况下,其管顶离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0.3米,以方便维护和防止意外损坏。
5. 生活污水接户管的埋设深度不应超过土壤冰冻线以上0.15米,同时管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3米,确保管道安全并便于未来的维护工作。
6. 地面上的管道应尽量避免与道路、铁路和航道等交通路线交叉。如不可避免,交叉处的设计应确保行人和车辆船舶的安全通行。
7. 地下管道通常沿着道路铺设,各管道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于安装和未来的维护工作。
8. 供热管道表面通常设有保温层,并敷设于地沟或保护管内,以防止被土壤压坏,并保证管道能在温度变化时自由膨胀和移动。
9. 管道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承受多种外力,包括自重、流体压力、风雪载荷、土壤压力、热胀冷缩、振动和地震等。为了确保管道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必须设置合适的支吊架,如活动支架、固定支架、导向支架和弹簧支架等。
10. 支架的具体设置需根据管道的直径、材质、壁厚和载荷等参数来决定。固定支架用于控制管道热伸长的分段,确保膨胀节的均匀工作。导向支架则使管道只能沿轴向移动。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