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请问哪位有市政污水施工方案,越详细越好,可以接我参考一下吗
2024-12-01 11:33:44 责编:小OO
文档

4.5.1 管道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5.1.1 施工测量
4.5.1.1.1 根据设计交底提供的控制桩和坐标结果以及设计图纸,放出管道轴线桩及边桩。重要的桩应进行保护,并做好护桩。
4.5.1.1.2 临时水准点的测设:从复核后的水准点引出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应设在视觉位置好、牢固的地段,并及时进行复测。
4.5.1.1.3 所设的桩应分类编号、详细记录,并说明位置、方向、作用和方位等。由于现场所布置的桩容易受损,在使用桩时应先进行复核校对,合格后,报请监理复验,再进行下道工序。
4.5.1.2 管道施工
4.5.1.2.1 管道施工工艺框图见图4.4.4-1。
4.5.1.2.2 基槽开挖
沟槽开挖前应进行场地清理,拆除障碍物,根据施工测量放出的标志线开挖,随挖随支撑,同时做好降水工作。详细会审图纸,弄清既有管道和新建管道的位置关系,并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核实管道的实际位置,发现与设计图纸不符的地方,及时汇报以便处理。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开挖前技术人员应对土方施工队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为防止沟槽底受荷载扰动,避免超挖,开挖至距槽底20cm时,采用人工开挖,若超挖应用砂石回填夯实,严禁用土回填。本工程管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沟槽开挖前应做好集水井,每隔60m设一座,并配以50cm深的排水沟汇水,如发现涌水量有异常情况,应做特殊处理,排水情况应做好施工记录。沟槽开挖的宽度根据管径、管道两侧工作面宽度、支撑情况等而定,开挖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根据现场情况,采用木支撑加固沟槽,特殊地段采用钢板桩加固支撑,沟槽支撑联接牢靠,并经常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特别是雨季更应加强检查,支撑示意图如图4.4.4-2。开挖土方运至专用弃土场,距沟槽至少10m,如发现地下设施,及时保护并处理。沟槽开挖成形后,设置安全防护标志,保证行人等的安全。
4.5.1.2.3 管道安装
管道原材必须有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原材料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有缺陷的产品,不超过允许修补规定的,可以进行修补,但必须报请监理工程师同意。修补后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管材沿线分孔堆放,管径1000㎜以上不应堆码,管径小于900㎜不应超过三层,层间用木支垫隔开,管材在卸放和运输时应保证其完整,插口端用草绳或草袋包扎好,包扎长度不小于25cm,并将管身平放在弧形垫木上或用草袋垫好,绑牢,防止由于振动造成管材破坏。运输时,管身在车体外的悬臂长度不应超过自身长度的1/5。下管前,在管道承插接口部位应预留凹槽,以便接口作业。考虑到管底承载力的要求,采用砂石基础,增大受力面积减少沉降,以增加荷载力。砂石基础回填完成后,必须夯实达到规定的要求,注意预留一定的沉降量3-5cm,且复测高程、中线符合要求后方可下管。采用满足要求的吊车下管,并配合人工用倒链、撬棍将两管顶紧,稳管时注意用边桩控制中线和临时水准点控制高程。管道安装对口时,应保持两管同时插入,胶圈不扭曲。胶圈形式、截面尺寸、压缩率及材料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并与管材相配套。管道安装后,管底两侧的腋角必须用砂填充插捣密实,不允许用土或其它材料填充。管道护管管道护管材料选用黄砂等,要求0.5m管外径范围内用黄砂回填。穿越道路或有重载处,回填高度为管顶以上50cm。护管时,两侧同时均匀回填,每层回填厚度约25cm,用轻型振动器振实,严禁单侧护管以免管子移位。
4.5.1.2.4 排水构筑物施工
砌筑井在管道安装后立即进行。砌井方法、抹面、井盖、井篦等构筑物的安装严格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要求执行。
4.5.1.2.5 支管施工与连接
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理;当设计无规定时,提供的处理方法应征得有关单位的同意,保证满足其最小净距,并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的规定,且做到:有压管让无压管、支管让干管、小径管让大径管。支管与主干管同时开挖施工,收水支管在覆土深度小于或等于70cm时,做90度砼基础,采用四合一法安装。上下层管道交叉净距小于20cm时,对下层管道进行360度砼全包围。支、干管接入检查井时,应插入井壁并不伸出井壁。
4.5.1.2.6 与既有管道连接
承插管采用与之相连的一节管接顺处理,平口管采用两节管接顺处理。
4.5.1.2.7 接口及止水带
承插口管道选用胶圈接口(氯丁橡胶);平口管道内侧采用膨胀水泥砂浆捻缝,外侧采用细丝网水泥抹带接口;双臂波纹管采用橡胶密封圈接口。止水带焊接、安装、浇筑止水带处砼管口处理,严格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要求执行。
4.5.1.2.8 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待检查井砌筑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示意图见图4.4.4-3。将检验段的上下游检查井管口堵塞封闭(上游检查井封闭上游管口,下游则相反),灌水应避免管内窝气。闭水试验水头比上游管内顶高2m,如井高不足2 m时,以检查井高为准,管道要求水头高度,2小时后进行检查观测。闭水试验标准执行《市政质量检查评定标准》,见表3.4-1。试验渗水量计算:渗水时间30min,每Km管道每d渗水量为:Q=48q×1000/L。式中:Q—每km管道每d渗水量(m3/km•d) q—闭水管道30min的渗水量(m3) L—闭水管段长度(m) 当Q≤ 允许渗水量时,试验即为合格。表3.4-1闭水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渗水量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1 d<700㎜ 300㎜:1.0L/(h•m) 400㎜:1.3L/(h•m) 500㎜:1.5L/(h•m) 600㎜:1.7L/(h•m) 800㎜:2.0L/(h•m) 1000㎜:2.4L/(h•m) 1200㎜:2.9L/(h•m) 1500㎜:3.9L/(h•m) 1650㎜:4.5L/(h•m) 1800㎜:5.1L/(h•m) 每井段 1 灌水计算渗水量 2 d≥700㎜ —— 每3井段抽验 1 注: a、闭水试验应在管道灌满水24小时后进行,渗水测定时间不小于30分钟。 b、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以上2m,如上游管内顶至检查井口小于2m时,闭水试验的水位可至井口为止。
4.5.1.2.9 基槽回填
管道及其构筑物安装施工完毕,在隐蔽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回填前应保证排水沟畅通,槽内无积水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