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痰瘀互见”,中风后遗症的病因不仅涉及瘀,痰也是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治疗时,左侧半身不遂按瘀血治,右侧半身不遂则按顽痰治。中医是实践医学,很多理论的形成是通过千百人次的临床观察总结而来。近代有记载显示,2陈汤加减可用于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这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但化痰开窍的方法却能奏效。如孩子体虚,可加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补气药材,丹参、红花则用于化瘀行血,虎魄既化瘀又安神镇惊、化痰开窍,瓜萎通腑方便、化瘀消肿散结。如此一来,因痰盛、脾虚、肝热等虚实夹杂所致的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可以得到缓解。
再者,2陈汤加枳实、胆星、菖蒲、远志,还可用于治疗癫痫等疾病。癫痫的治疗也是从化痰、息风、清热、镇痉等几方面着手,如常用的“定痫丸”。这些说法已成为中医术语,很多神志病、脑血管病都离不开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的治疗手段。总之,古人认为,中风是大病,通过临床观察得出“左瘫右痪”这一经验,治疗时左按瘀血,右按顽痰,是有道理的。
中风之所以有“左瘫右痪”的区别,是因为中医认为人体左右两侧气血运行不一。左半身不遂常因瘀血阻滞,右半身不遂则因痰湿阻络。瘀血导致血脉不通,而痰湿则阻碍气机。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疏通血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灵活运用化痰、活血、调气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无论是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还是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化痰开窍都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因以及具体症状,灵活运用中医理论,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实践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辨证施治,以达到疏通血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