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时,患者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需要迅速缓解。患者应采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负担。
吸氧是关键步骤,应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对病情特别严重者需使用面罩麻醉机加压供氧。同时,使用抗泡沫剂使肺泡泡沫消失,增加气体交换面积,常用50%酒精置于氧气滤瓶中。
吗啡可用于镇静和减轻心脏负担,剂量为5-10mg静脉缓注,必要时每15分钟重复一次,共2-3次。老年人可酌减剂量或改为肌肉注射。
快速利尿剂如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内推完,10分钟起效,可持续3-4小时。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静脉扩张作用,有利于肺水肿缓解。
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或酚妥拉明静脉滴注。硝普钠为动、静脉血管扩张剂,剂量为12.5-25μg/min,根据血压调整用量,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左右,用药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
脂类药物可扩张小静脉,降低回心血量,使LVEDP及肺血管压降低,可先用10μg/min开始,每次增加5-10μg。
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静脉用药0.1mg/min开始,最大可增至1.5-2.0mg/min,监测血压。
洋地黄类药物如毛花甙丙可用于心房颤动伴有快速心室率,首剂可给0.4-0.8mg,2小时后酌情再给0.2-0.4mg。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不宜使用,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无效。
氨茶碱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有一定的正性肌力及扩血管利尿作用,起辅助作用。
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缓解病情。
待急性症状缓解后,需对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急性肺水肿病人宜采取半卧位,两腿下垂。供氧采用间歇或连续面罩加压供氧,酌情应用消泡沫剂,降低肺泡内液体表面张力。紧张和烦躁病人可酌情应用安定、苯巴比妥钠等镇静剂。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