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享用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老家,最令人兴奋的就是自己动手包裹蒸粽的过程。
一个清晨,当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乡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每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大人身高的大铁锅,孩子们望着这庞然大物,无不发出惊叹。几年后,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端午节,不再感到惊奇。
大人们在屋内忙碌,厨房的灶台上放着几个大圆盆,装着红豆和糯米等材料。包裹蒸粽开始了,大人们首先将冬菇洗净,然后在底部铺上红豆和糯米,中间再放上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上一层糯米,这样就完成了一半。最关键的一步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形状的裹蒸粽,如果扎得不好,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里面的精华也随之散失,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最后还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水,往大铁锅里倒,孩子们也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装了一半水。开始往锅里放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前坐下。这一刻,是最温馨的,火光中充满了大家欢乐的笑声。即使需要十多小时的蒸煮,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加水,以免干锅,大家依旧在铁锅前有说有笑。
裹蒸粽终于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从村头飘到村尾,整个村子都弥漫着裹蒸粽的香味。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那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无法比拟的。
我已经好几年没回老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那些日子。真想再过一次,重温那份温馨与快乐。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