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名词解释实事求是
2024-12-01 13:16:32 责编:小OO
文档

实事求是,这一源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的古语,最初描述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该词后来被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赋予了“知行合一”的哲学内涵,倡导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方法与态度。

实事求是的核心在于从实际出发,探求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它不仅是一种治学态度,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在现代语境下,“实事求是”已超越了学术范畴,成为一种广泛适用的生活和工作原则。

在“实事求是”中,“是”具有科学、真理与理想的三重内涵。我们探索、研究、追求的“是”,一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事实的;二是事物的合理关系,公平、正义、合理;三是事物的发展前途,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司法实践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积极预防犯罪”,正是这三重内涵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社会,实事求是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无论是科学研究、企业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强调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事实,追求真理和理想目标。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也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