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规矩有哪些,守得怎么样讨论发言稿
2024-12-05 10:12:09 责编:小OO
文档


规矩最初是古代匠人使用的一种工具,形似圆规和曲尺,用来绘制圆形和方形。早在先秦时期,规和矩便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治水时便携带着这些工具。然而,关于大禹是否真的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量和规划,至今仍难以考证。考古发现证明,距今约6000年的黄河中游地区,人们已经掌握了制圆造方的技术。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内均发现了圆形和方形的房屋遗迹,这表明规和矩的应用由来已久。

规和矩在数学领域中涉及空间形式理论,墨家创始人墨翟在其著作《墨子》中对规和矩的定义与近代几何学相仿。《淮南子·说林训》进一步肯定了工具的作用,强调“非规矩不能成方圆”。到了汉代,《汉书·律历志》将规矩成圆成方定为法式,使规矩成为普遍使用的工具。

后来,规和矩从物理工具延伸到社会学领域,成为人们行为举止应当遵循的法则。《淮南子·诠言训》指出:“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身者事之规矩也。”这一观点强调以身作则,身正才能带动国治。成语“规行矩步”也与此相关,意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循一定的规则行事。

“关键”人物和事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在事情处理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词汇源于人们居住的房屋中一个重要的部件——门闩。古代“关”最初作为实物名称,是指门闩。在两扇门中间用一根木头横过来抵上,就可以关上大门,这根横木便被称为“关”。《说文解字》对“关”的解释是:“关,以木横持门户也。”

“关”作为门闩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斩关”和“枕关”等说法。《吕氏春秋·慎大》中提到“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提到“臧纥斩鹿门关以出”,这里的“关”都是指城门的门闩。《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豫让为荀寅做事的故事,贾谊在《新书》中提到豫让当时受到的待遇:“与帷而衣之,与关而枕之”,这里的“关”则是普通门户的门闩。

古代小说中还有“拔关而出”、“拔关夺走”、“斩关落锁”、“拆关破楗”等说法,这些都与门闩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关键一词的含义从物理工具逐渐延伸到抽象的概念,用于描述在某个事情处理上有重要影响的人或事件。如今,“关键在于”、“问题相当关键”等词语已成为常用表达,但其含义已经与最初的门闩含义有了很大区别。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