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国日化企业的营销软肋
2024-12-05 11:14:53 责编:小OO
文档


日化产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市场需求量大,竞争也异常激烈。在我国,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等四大巨头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通过比较研究不难发现,国内日化企业在营销方面与外资品牌存在显著的差距,导致国人对国产日化品牌的认知度不高,竞争能力较弱。

广告投入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外资高端日化品牌在广告上的投入远超国产高端品牌。以宝洁和联合利华为例,2009年至2010年,它们在广告上的投入分别达到数千万美元,稳居我国广告投入前列。相比之下,纳爱斯虽然也曾大手笔投入广告,但近年来其广告投入并未与业绩提升保持同步增长。此外,外资品牌不仅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还积极进军网络视频网站等新兴渠道,占据宣传高地。

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国内日化品牌同样存在不足。市场定位不清晰或执行不力,导致国产日化品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实施专门化市场策略,以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国内品牌在调整产品以应对市场变化时显得迟缓。例如,在洗洁精领域,消费者关注点已从皮肤伤害转向残留问题,但国产巨头未能及时跟进调整。

此外,国产日化品牌在实施市场定位策略时,也存在具体落实上的问题。例如,立白和纳爱斯在代言人选择上的不一致性,模糊了产品的市场定位。这些问题都削弱了产品的市场号召力和身份辨识度。

尽管经历了被收购、雪藏等困境,国产日化品牌如今正迎来新生。要重振民族品牌的雄风,它们必须尽快扭转市场营销的弱势地位,提高包括产品质量、包装、广告等在内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