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看一个报道江西上饶余干一位千万富翁为了激励儿女求学自己放下老总背起书包当上了初中生 一读就是五年 儿
2024-12-04 11:36:36 责编:小OO
文档

私企老板当初一学生
19日7时许,在余干黄金埠中学门口熙熙攘攘的学生流中,一个中等身材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格外引人关注。校长戴峰告诉记者,他就是李金木同学。
李金木,1962年出生。2007年9月,45岁的他重拾课本,走进了黄金埠中学初一年级的课堂。这一举动一度让他成为校园名人,在黄金埠镇也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同学们说,课堂上称他“同学”,下课就叫“李伯伯”。
“记得他当时找到我,说要来读初一,我很吃惊,告诉他要慎重考虑,这可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容不得半点玩笑。”校长戴峰告诉记者,李金木是土生土长的黄金埠人,他在上海拥有一家店铺出租公司,还在黄金埠开发了房产,目前资产过了千万。因为知道他是一个守法诚信之人,所以学校接受了他。
“当时也不是没有闲言碎语,一些人就议论他是来作秀的,顶多读个一两个月甚至一两个星期就走。”校副虞鑫城说。
李金木本人也坦言当时被人当面笑话,“听归听,做归做,这是我自己认定的事情。”就这样,45岁的李金木坐进了初一年级的教室,和其他同学一起读起书来。
为了陪读与儿女同校
李金木为什么要选择上学读书呢?“刚开始是因为我儿子不愿继续参加高考补习。他第一年高考不理想,我想让他复读一年。”因为儿子不愿意,李金木急了,决定自己读给儿子看。
说做就做。李金木把上海的事业交给爱人打理,黄金埠的公司也聘请了副总。为了好好学习,他买下了学校附近的一栋楼房,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吃饭睡觉,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当时我读初一,儿子读‘高四’,女儿读高一,3个人同在一所学校里。”
按照校方的要求,李金木完全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融入校园。班主任樊红波告诉记者,李金木本来烟瘾很重,还有生意需要打理,但他进校园5年来,从来没有在学校抽过一支烟,也没在课堂里接过一个电话。
“他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樊红波这样评价学生李金木,并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期中、期末考试,一般都是前五名,与同班同学也相处融洽。
李金木告诉记者,刚开始是有陪读的性质,第二年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按理说,我也可以回去了,没想到我也爱上了读书!”
进课堂找回人生意义
从刚开始的赌气,到后来爱上读书,李金木认为这缘于他内心的大学情结。
李金木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我家当时是村里最穷的,穷到没饭吃。看到父母太苦了,我也没心思读书,总想减轻一点家庭负担。”于是,小学文化程度的李金木辍学回家了。此后,他种过田,上山砍过柴,办过香槟酒厂,跑过运输,但都一无所获。
1992年,李金木来到上海创业,没有文化知识又无一技之长的他,最初处处碰壁。但他沉住气,慢慢努力,事业才渐渐发展起来,直到最后有了千万资产。在外人看来,李金木的人生算是成功的,但他却总觉得“不满意”。
“我羡慕别人有知识、有文化,自己吃尽了没文化的苦!”自从进了课堂后,李金木才觉得找回了人生的意义。
现在最想圆大学梦
人到中年读初一,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最初,李金木不但在正式考试时屡屡被外校监考老师拦住,就连进校园也总是被人当作家长。
在短暂地被当作另类同学后,李金木很快跟年纪比他小得多的同学们打成了一片,并且适应了基本与外界隔绝的校园生活。对他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在学习上。
“刚开始学得很吃力,第一次语文作文,我自以为是写了一大通。老师给我的评语是‘实在看不懂你写的东西,写作文要有中心思想’。当时我感到很羞愧,暗下决心要把作文写好。第二次交了,及格了,之后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李金木说,自己这么大年纪来读书,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非常勤奋,“初中6000多个英语单词,我都能背下来。”
班主任也说,从没见过这么用功的学生,学校每天7时开始早自习,直到21时晚自习结束,李金木从来没有迟到早退。李金木的同桌告诉记者:“他成绩很好,还考过全年级前五名,老师常用他来刺激大家,李伯伯四五十岁的人了,考得比你们好!”
回想5年来的校园生活,李金木坦言并不觉得苦,反而充满感激。他说,农民、私企老板和学生三个身份之中,当学生的这段时光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读书是我目前最大的兴趣,我连吃饭的时间都在看书,并且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关于未来,李金木已经想得很清楚了,“能考上大学就太好了,我肯定会继续读下去的。”
余干县教育部门的一位领导得知李金木的事情后,也很感慨:“对于现代社会的许多人来说,追求物质满足的时候,恐怕早就忘了精神世界的需要。财富固然可贵,但如果能在浮华的世俗中,静下心来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那才是真的难能可贵。”
■记者王敏君文/图
来源: 信息日报 转自:新华网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