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李子性凉味甘酸,能清肝涤热、生津液、利小便,特别适合治疗胃阴不足、口渴咽干、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肝病宜食之。”据《素问》记载,李子味属肝,《医林纂要》则认为其可养肝、泻肝、祛瘀,《泉州本草》指出,李子有清湿热、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的作用。古代多用于治疗肝脏疾患,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用鲜李子有辅助治疗效果。
李子中的维生素B12能促进血红蛋白再生,贫血者适宜食用。李子还用于治疗骨关节间劳热,消渴症患者可尝试鲜李子2-3枚,醋浸后水煎,每次饮汤20~50毫升,一日3-4次,作为慢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的辅助疗法。
李树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烧灰研末以水调和涂患处,能治小儿丹毒;白皮煎水含漱可治牙痛。李树叶煎汤饮服,可辅助治疗小儿惊痫;作汤浴可治小儿金疮。李树胶25-50克煎汤内服对目翳有疗效,且有止痛消肿作用。李核仁则散瘀、利水、润肠,具有多种功效。
李花还能治粉刺,使面部光泽,是美容佳品。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