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铁锅破了一个洞洞怎么办
2024-12-15 18:05:33 责编:小OO
文档


巧补铁锅小窍门:
若铁锅出现孔洞,可寻找破旧的砂锅片,磨成细粉,与鸡蛋清调和成稠泥状,制成略大于锅眼的沙泥饼,置于洞口处,在火上烘烤约两分钟,沙泥便会与铁锅紧密结合。或者,使用生猪油和粘土混合,捣成泥状,涂抹在漏洞处,烘烤后更为牢固。
讲述一则故事,其中包含补铁锅的过程,愿您阅读愉快!
从现代生活消失的行当——补铁锅
“独具匠心”是一种赞誉,但被称为“匠”的职业,多少带有一些辛劳的意味,如石匠、木匠、泥水匠、弹花匠等,医生、教师则被尊称为先生。尽管有时老师会自嘲为“教书匠”,但这种自嘲含有贬低之意,不会有人当着老师的面这样称呼。即使背后,人们也通常会以老师的称呼来尊称他们。在这些职业中,专门补锅的“锅儿匠”似乎地位更为低下,他们整日与煤烟、碳火和锤子打交道,脸上沾满了烟尘。
补锅是我最喜欢观看的行当之一。那时候,我没有现在这么繁重的学业,父母和祖父母也不会每天在学校门口接送。从幼儿园到二年级,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在补锅的地方看上一会儿,除了好奇,冬天也喜欢靠近那燃烧的炉火。我觉得,从补锅师傅那里得到的启发,比我后来在金属材料学课堂上得到的还要重要。
在现代,一只锅对于家庭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在上世纪初以及后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锅在家庭财产中的比重远超过现在。那时候,“砸锅卖铁”一词也反映了锅的重要性。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全国都在为年产多少万吨钢铁而奋斗,甚至不少家具上的金属手柄都被卸下送进了土高炉,铁锅自然就变得更加重要。在最紧张的年代,购买锅甚至需要特殊的购买票,因此,补锅在那个时代是十分普遍的行当。
由于我经常观看补锅,因此积累了一些知识。我见过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锅,最薄的地方几乎可以用“薄如蝉翼”来形容,从热传递效率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很有利的。我还见过一只补过无数次的锅,层层叠叠的补丁多达百余处,那锅说不定比原来还要重。
补锅分为“冷补”和“热补”。冷补时,补锅师傅会根据锅的大小和弧度,选择合适的铁钉,从内部穿过小洞,再穿过一个方形垫圈的小孔,固定在漏水的地方,然后用小锤轻轻敲打铁钉和方形垫圈,使它们贴合。冷补快捷方便,但缺点是可能会妨碍锅铲在锅内的翻动。
热补则更加吸引人。补锅师傅会将一些碎铁锅片放入小坩埚中,有时还会加入一些小铁块,这可能是为了调整铁水的含碳量和膨胀收缩率。准备好后,补锅师傅会将坩埚埋入碳火中,然后有节奏地拉动风箱,火苗随着节奏欢快地跳跃,夏天,火苗还在补锅师傅的汗珠上跳舞。
当碳火变白时,补锅师傅会拨开碳火,用小勺仔细撇去浮在铁水上的炉渣。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序。我曾疑惑,为什么不像煮饭一样将坩埚放在炉子上烧呢?补锅师傅笑了:“傻孩子,那样铁是不会化的。”从那以后,我在烧铁钳烙猪蹄时,总是会将铁钳插入碳火中而不是架在火焰上。
热补开始了,补锅师傅的动作就像表演一样。他会用小勺从坩埚中舀出一些铁水,快速倒在类似扑爽身粉用的毡子上,轻轻晃动,铁水就变成了一颗橘黄色的圆形小球。与此同时,他的右手放下小勺,拿起另一块毡子,在细灰中摩擦两下,然后将那颗橘黄色的小球对准需要补的地方,从下往上、从外往里轻轻一挤,铁水就从漏洞处冒了出来,另一块毡子迅速按下,冒出一小股淡烟,拿开毡子后,出现了一个由凝固的铁水形成的、类似于豌豆大小的疤痕。在补长缝之后,这些豌豆大小的疤痕紧紧堆叠在一起,有点像半大的蚕。
真正的热补过程并不长,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融化铁水、对漏锅打磨等准备工作上。我曾怀疑补锅师傅的行为:一些漏洞原本并不大,为什么他要将漏处贴紧铁帖上,小心翼翼地用锤子敲得更大些,或者敲成一道道窄长的细缝呢?
如果铁锅有个大洞,热补的过程就更吸引人了。这时,补锅师傅会选择形状和厚薄与漏洞基本吻合的碎铁锅片,如果没有现成的,他会选择一个差不多大的碎片仔细敲打加工,敲完后,放在漏洞处,通常是不离十,然后用薄薄的竹片将碎片固定在洞口,接着用铁水三点固定,再检查平齐与否,如果不满意,就敲掉重来。一圈补完后,补锅师傅会将补好的锅靠近炉火烘烤,以消除应力。热补无需黄泥,补完后用砂石着力打磨热补处即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重大庆典的晚上燃放焰火时,常常可以看到一种从类似坩埚的器物中舀出的溶液,不知道用什么一击打,光焰四散,呼呼作响,蔚为壮观。当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颇像补锅师傅舀出的铁水。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增长,随着那种燃烧时产生大量腐蚀性气体、对锅损害严重的蜂窝煤逐渐退出家庭厨房,随着社会的逐渐变迁,补锅这个行当几乎绝迹。虽然在有的地方还有少数为铝锅换底、打补丁的小摊,但这已经不是传统的补锅行当。锅坏了,人们更多的是选择把它交给回收废品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锅出现在家庭厨房。
尽管如此,我仍然依稀记得补锅师傅把我捡到的小红薯放进炉灰里烘烤时,那和善的笑容和那双不怕烫的手。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