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是决定公司组织机构设置的重要因素。大型企业尤其是特大型企业,因生产环节多、技术与管理专业跨度大,设备管理业务内容繁杂,工作量大,通常公司(或总厂)一级会设置主管设备的副经理(或副厂长),在其领导下,分别设置总机械师与动力师直接领导设备部、处等机构。各分厂则设立相应的设备主管人员和职能机构。相比之下,小型企业生产环节较少,技术与管理专业跨度较小,设备管理业务内容简单,工作量小,可由厂长直接领导或授权某副厂长领导设备系统(科、股)的工作。
机械化程度同样影响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一般来说,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设备拥有量多的生产单位,由于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量大、技术复杂,设备管理机构分工细,机构设置要多一些。例如,化工、冶炼企业由于高温、高压、连续生产,腐蚀性强等原因,对设备运行与完好要求十分苛刻,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量大,设备管理机构相应要齐全一些。而对于一般的加工企业,设置的机构则可相对少一些。
协作化程度对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同样具有重要影响。设备维修、改造、备件制造等的专业化、协作化、社会化程度越高,企业自身的设备维修、技术改造、备件制造等的负担就越轻,设备管理机构也可以相应地精简。例如,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坚持“不在钢厂内部设庞大的修理厂”的方针,通过主生产线设备检修外协,面向社会引进部分专业检修力量,自身拥有一支精干的设备检修队伍,开展备件供应的社会协作,加上生活后勤的社会协作,率先解决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病,机构、人员十分精干。
此外,生产类型的不同也要求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有所差异。在加工装配行业中,如机器制造、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由于生产类型(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不同,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也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大量生产的企业,设备管理机构可能会设置得更为庞大,以应对高强度的生产需求;而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设备管理机构则可能更为灵活,以适应多变的生产需求。详情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