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处理能够用来消除红宝石或蓝宝石中的丝绢光泽,或者增强其星光效果。这种处理方法主要应用于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优化。热处理后的红、蓝宝石具有以下特征:
1. 金红石针的熔蚀:金红石针的晶体形态会被熔断,形成点状线、断续线或者较大的晶体被熔化形成溶滴。
2. 晶体包体的熔蚀:晶体包体的棱角被熔化,形成圆润的形态;完全熔化后,它们可能会凝固成白色或灰色的球状体,被称为“雪球”,这是热处理的显著特征。晶体在熔化或在熔化过程中,可能会在与主晶体的接触面上形成颜色浓集区域,即“色边”,也是热处理的典型标志。
3. 穗边裂隙:如果晶体包体完全或部分熔化后,部分熔体可能会流入裂隙中,形成环绕熔化晶体的熔滴环,或者充填在裂隙中。熔体溢出后,可能在熔化晶体周围形成强对比度的空洞,在应力裂隙的最外层,通常会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边缘,类似环礁的形态,因此也称作环礁裂隙。
4. 锆石晕:由于锆石具有很高的熔点,在热处理过程中锆石包体不会受到影响,但其伴随的应力裂隙可能会形成环状裂隙。
5. 水管状包裹体:原本孤立分布的指纹状包裹体,在加热后会形成连通的、弯曲的、同心状的水管状包裹体。
6. 色带和生长带:热处理导致的颜色变化在蓝宝石的色带中尤为明显。例如,斯里兰卡的浅色或无色刚玉在加热后可能会形成蓝色,这些蓝色多集中在边界模糊的色带和色斑中,这些色带和色斑由不清晰的蓝色斑点组成。热处理会使生长带和色带的边界扩散,使界线变得模糊甚至变形。
7. 云雾体:缅甸孟素的红宝石在加热后常形成云雾体,这些云雾体由致密的白色、低反差的、定向排列的晶体包体组成,有时会形成三维网格状结构,其成分不明,可能是脱水的γ-Al2O3。这种云雾体在天然、未经热处理的红、蓝宝石中较为罕见。
8. 紫外荧光:紫外荧光可以作为热处理的一个特征。某些热处理的红宝石在长波紫外光下会发出正常的红色荧光,而在短波紫外光下,除了红色荧光外,还会出现白色或绿色调的荧光叠加,形成粉红色的荧光。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