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良渚文化闪石玉及其玉料来源-和田玉资讯
2024-12-15 17:49:25 责编:小OO
文档


地激瞎纳球科学研究所黄怡祯先生与大学地质科学研究所钱宪和先生等,在2000年8月与南京贺云翔、汪遵国先生等合作,对宜兴地区、南京丁沙地一些良渚文化玉器及玉器残片进行了观察鉴定及分析。他们发现,这些玉器的玉质与一般所见的良渚文化玉器相似,但与和阗玉料的玉质并不相同。和阗玉主要由粉晶组成,质地不纯,常见杂质。通过拉曼光谱分析,他们研究发现,古玉器物白化部分及原来的玉料或新鲜部分的组成是一致的。
早在1992年的一次口头讨论中,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闻广研究员就认为梅岭玉可能是良渚玉的来源之一。他提出,如果良渚玉所含的Na20和K20之和大于0.80,那么可以考虑其来源为小梅岭。
上海市文管会在1992年从福泉出土的613件良渚文化玉器中,选出了25件玉器样品,并邀请中国地科院的闻广和荆志纯两位先生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照相和电镜扫描分析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14件为闪石玉,其他还包括蛇纹石玉、滑玉、玉髓、萤石等。闻广先生认为,良渚文化中的闪石玉与菘泽文化的闪石玉相似,推断其可能是就近取材,主要来源于镁质大理岩软玉。
江苏溧阳小梅岭的闪石玉产于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与下二叠纪栖霞组镁质大理岩接触带。基于这一发现,研究者希望以小梅岭为基础,找出更多的闪石玉产地,以进一步查明江南史前古玉原料的具体来源。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