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目标与衡量标准
循环经济的内涵不应仅限于字面理解,而应从经济层面,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进行深刻分析。以一个啤酒厂为例,该厂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回收包装物和废旧物资,投资建立纯碱回收系统,回收麦糟制造有机肥,建立废水处理设施等手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循环经济在技术层面上要求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相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在经济层面上,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和经济运行机制,改变了生产的社会成本与私人获利的不对称性,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资源供给与生态环境的多方共赢。衡量循环经济模式的标准包括技术效率标准和经济标准。
二、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
循环经济是我国应对资源与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国情决定循环经济内涵在中国被扩展,不仅局限于“闭环”生产模式,还包括节约利用资源、短缺资源替代和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在国家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新兴工业化的核心之一。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进展与优先领域
自2000年以来,我国循环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循环经济试验示范的成功做法体现在重视、统一部署、因地制宜等方面。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应遵循“四统一原则”、“遏制双高原则”、“抑短原则”、“成熟技术原则”和“规模经济原则”。
四、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和对策措施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管理、技术支撑和外部推动力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对策措施包括提高认识、创新制度、搞好规划、建立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强化环境监管等。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