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意思蕴含中华美德什么
2024-12-16 15:57:14 责编:小OO
文档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味着一个人在追求自我成功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成功。这种思想体现了“仁爱”的中华美德。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出自《论语·雍也》,该篇还涉及“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以及如何培养“仁德”的主张。

子贡问孔子:“如果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又能周济大众,这样的人可以算是仁人吗?”孔子回答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尧、舜尚且难以做到。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也让他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让他人行得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孔子所说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指一个人要有能力帮助众人。如果自己都无法立足,又怎么能帮助别人呢?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儒家思想“仁”的具体体现。一个仁爱的人,是一个以“博施济众”为己任的人,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但前提是自己要先有实力。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开始形成。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相传,最终将其记录下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仁爱之人,应不断提升自我,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乐于助人,这才是真正的“仁”。这样的思想不仅在古代受到推崇,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