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在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4-12-16 16:07:31 责编:小OO
文档


在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以欣赏自然风景为例进行说明。
一、呈现阶段
在审美经验的最初阶段,主体通过感知活动去捕捉对象的感性特征,使对象在意识中得以呈现。这一阶段的核心在于主体采取一种审美态度,摆脱日常的功利和实用观念,以一种观照和欣赏的心态面对对象。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主体以整个身心投入,直接与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正如画家郭熙所言,当主体以整个身心对山水进行深入的审美观照时,山水之美便会显现出来。
二、构成阶段
进入审美经验的第二阶段,即构成阶段,主体的想象力成为关键。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关于对象的原始经验材料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审美对象。因此,主体必须借助想象力打破与对象的融合状态,建立起审美距离,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经验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需要注意的是,格式塔的形成是主体积极构造的结果,而非简单的直观映射。
三、评价阶段
在审美经验的最后阶段,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深度体验,并进行特殊的精神交流,即交感思考。审美对象以其特殊的存在方式成为一种准主体,使得主体与对象之间能够产生交感思考。通过这种交流,主体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重新体验作家的思想行为,发现作者的感觉和思维方式,从而与作者建立精神上的联系。
总结
在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最初的融合一体,到通过想象力产生的审美距离,再到深度体验和交感思考的转变。这种关系的变化使得主体能够真正地欣赏和理解审美对象。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