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孔子的故事简写。
2024-12-12 06:19:47 责编:小OO
文档


春秋时期,鲁国逐渐强大起来,许多鲁国人被卖到国外当奴隶。为了鼓励人们赎回这些奴隶,鲁国出台了一项,规定凡是有公民被赎回,将按照实际救赎成本给予奖励。这项旨在激发人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善于交际的商人。一次他在国外旅行时,花了大量资金赎回了一些鲁国人。他觉得这件事对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无需奖励,便自行将其视为行善之举。

孔子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对子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你救回了那些鲁国人,却拒绝的奖励,认为这是一种行善的行为。然而,你这样做却无形中增加了其他人的救援成本。他们可能会觉得,如果去领取奖励,就会被视为有私心,从而形成一种负面的示范效应。最终,这会导致没有人愿意去救这些奴隶,你实际上是好心办了坏事。”

子贡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传递了一种观念:行善是出于纯粹的善意,不应有任何回报的期望。如果人们要求回报,反而被视为自私和不道德。

孔子认为,这种态度实际上削弱了人们救助他人的意愿,导致一种恶性循环。他强调,真正的行善不应计较回报,而是在于内心的纯粹和无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