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麤略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2024-12-12 05:44:01 责编:小OO
文档


粗疏,指的是不周密、不精细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多次出现,体现了古人对于做事细致程度的重视。

如《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裴松之注引的《汉末英雄记》中记载:“丁原本出自寒家,为人麤略,有武勇,善骑射。”这里提到丁原虽然有勇武骑射之才,但为人粗疏,缺乏细致的品质。

在《礼记·檀弓上》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宫中无相,以为沽也。”唐代孔颖达的疏解中提到:“沽,麤略也。”这里“沽”与“麤略”同义,都指粗疏、不精细。

此外,《宋史·王嗣宗传》也有相关记载:“真宗告谒太庙,嗣宗立班失仪,因自首。真宗谓宪官当守礼法,以其性麤略,不之责。”这里说明了王嗣宗因性情粗疏,在告谒太庙时失仪,但真宗因其性情的粗疏而没有过分责罚,反而给予了宽容。

这些例子反映了古人对人品和行为细致程度的重视,以及在处理事务时对细节的关注。粗疏不仅体现在个人品质上,还影响着社会交往与礼仪规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