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新塘”这个名字的来历
2024-12-12 05:47:16 责编:小OO
文档


增城市新塘镇及其周边的甘涌、群星、新档枯何、东华四村,旧称“沙贝”。后来,当地居民在河滩上筑堤建池,面积达百亩的新池塘随之而成,周边的木屋也开始在塘堤上搭建。到了明代中期,沙贝地区人口增长,新池塘的堤坝逐渐演变成了街道,附近的房屋变成了商店,新池塘四周形成了集市。因此,新池塘被称作“圩大塘”,集市被称为“新塘圩”,原来的沙贝十三坊统一被称作“新塘”。
旧时新塘有一个“摆大景”的传统习俗。相传,这个习俗与明代中期的三部尚书湛甘泉有关。那年夏天,新塘准备开设集市时,湛甘泉正好要辞官回乡,当地居民想请他选个吉日主持开圩庆典。湛甘泉正在从南京回乡的路上,途中访问龙虎山时,得知了这个消息,便请张天师选了个好日子。一位红衣老者在场,他见到湛甘泉后邀请他入座,两人相谈甚欢。红衣老者后来告辞,湛甘泉表达了对他的期待。秋天,红衣老者如约来到新塘圩,但圩镇却发生了一场大火。此后,每次红衣老者出现在新塘,圩镇就会遭遇火灾。湛甘泉感到疑惑,再次前往龙虎山请教张天师,得知红衣老者实际上是火神。为了防止火灾,张天师建议每五年摆一次大景,用纸糊的店铺代替真实的店铺,以火化的方式结束庆典,这样就可以避免火灾。从此,新塘每五年举行一次大景,人们用竹篾和纸张制作店铺,搭建一个小圩场。摆景结束后,所有物品都会被烧掉。尽管这个习俗一直持续到前夕,但新塘圩的火灾并未真正停止。如今,摆大景的民俗已经消失,但相关的对联仍然流传于民间,它们用地方特色浓厚的语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下是一些收集到的对联,供人们鉴赏和批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