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雷达的天线像什么?
2024-12-12 06:07:44 责编:小OO
文档

雷达的天线如同蝙蝠的嘴巴,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宛如蝙蝠的超声波,而荧光屏则像是蝙蝠的耳朵。通过研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科学家们从中获得灵感,为飞机装备了雷达,从而解决了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段话来自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的课文《蝙蝠和雷达》。该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短文,具有清晰的叙述思路和强烈的逻辑性,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一个问题:飞机如何在夜间安全飞行?这是全文要解释的核心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到承接前文和引出后文的作用。
第二部分讲述了科学家进行的三次试验,结果表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依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通过嘴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测路线。
第三部分描述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他们为飞机安装了雷达,确保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提供启示。课文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新兴学科——仿生学。
扩展资料原文:晴朗的夜空中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蝙蝠是在夜间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间飞行也十分安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蝙蝠和雷达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