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理解文学的时代风格
2024-12-11 20:01:10 责编:小OO
文档


风格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指作家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独特且综合的总体特点。风格的“特点”意味着它是作家作品区别于他人他作的特异之处,而“综合性”则表明风格通常是对作品整体特点的总结。我们有时会提到某部作品的叙事风格或某作家的语言风格,这些都是指该作品或作家总体风格的体现。

风格的概念自古以来存在,但其意义在古今中外有所不同。最早在中国汉魏时期,用“体”来表示风格,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到的“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则提到“体性”篇,这里的“体”更接近于风格。在古代文学理论中,风格概念以各种词语出现,如气、体、风、神、味、调、风气、风力、风神、体性、体势、兴味、格调等,这些词汇虽有细微差别,但都围绕着风格这一核心概念展开。

在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古希腊,其意义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中不断变化。在英文、德文、法文和俄文中,风格有修辞、笔调、韵致、文风、文体等多种表述,这些术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所区别。

促使文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众多,大致分为三类: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文体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艺术素养、生活经历、气质性格、学识才华、语言功力等,这些因素虽然本身不是风格,但它们从各自的角度影响着风格的形成。歌德认为,作家的风格是其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作家的主观因素促使风格形成,而风格也使得主观因素得以展现。

客观因素同样重要,如鲁迅所说,风格不仅因人而异,还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性质、特点不同,会导致写作风格不同。社会时势、历史发展也会影响作家作品风格的选择和变化。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风俗习惯、文学传统、地域环境等也会对文学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文体因素也影响着风格,文体本身就有规范和风格。作家选择文体的同时也就选择了文体规范和风格。古人对此早有认识,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到的“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陆机在《文赋》中提到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现代散文文体特点也有所阐述,如李广田所说,“散文的特点就是‘散’”,“散文的语言以清楚、明畅、自然有致为其本来面目”,这是与其它文学体裁不同的风格体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