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书画同源的观点是谁提出的?
2024-12-11 20:04:09 责编:小OO
文档


赵孟頫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观点。赵孟頫,一位杰出的元代、书法家、画家及诗人,活跃于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他提倡学习古代艺术家,认为书画艺术有共同的根源。赵孟頫的绘画和书法造诣深厚,其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署名孟俯。他于1254年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原籍为婺州兰溪。赵孟頫不仅在绘画和书法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涉猎经济学问,精通音律,并擅长鉴赏艺术。

赵孟頫在南宋末年曾担任真州司户参军,但随着宋朝的覆灭,他选择隐居,拒绝为元朝效力。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在行台侍御史程钜夫的推荐下,赵孟頫前往大都,受到元世祖的赏识,被授予兵部郎中一职。之后,他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最终升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赵孟頫在世祖至武宗、仁宗、英宗四朝均受到礼遇。

晚年,赵孟頫逐渐退隐,于延祐六年(1319年)因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并谥号“文敏”,后世称其为“赵文敏”。他的著作包括《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精通经济学问。在书法方面,他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大师,对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有涉猎,尤其以楷书、行书闻名,开创了“赵体”书风,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同样卓越,开创了元代的新画风,被誉为“元人冠冕”。赵孟頫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的观点,其绘画、书法及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