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的爆发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霸权,在1870年至1871年与法国发生了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的惨败、普鲁士的大胜以及德意志帝国的建立而告终。普法和约的严苛条款导致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
互立阵营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采取结盟,围堵法国。他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结成“三国同盟”,但后来因巴尔干半岛问题,德奥同盟转向与意大利结盟。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并在1907年与解决殖民地纠纷,组成“三国协约”。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世界大战。
争夺殖民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德国在俾斯麦时代较少参与殖民地争夺,但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要求德国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德国提出“世界”,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触犯了英国和法国的利益。军备竞赛也随之加剧。
争夺摩洛哥德法两国为争夺摩洛哥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德国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承认摩洛哥的,但德皇扬言不会再退让,使战争危机加大。
欧洲火药库——巴尔干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火药库,两次巴尔干战争使奥匈帝国和的冲突加深。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克塞哥维亚,引发塞尔维亚的反奥情绪。1912年至1913年,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战争,随后又发生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不满加深。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在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后,德国支持奥地利,英国和法国则支持塞尔维亚,战争因此全面爆发。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