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草药要怎么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嘛
2024-12-11 20:12:01 责编:小OO
文档


中药煎制的常用知识,汤剂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然而,面对一包包的中药,人们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为此,我们介绍一些煎中药的知识。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砂锅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传热均匀缓和。此外,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铁锅、铜锅不宜使用,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影响药液质量。

二、煎药的加水量。加水量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加水太少,药物煎煮不透;加水太多,煎煮出的药液多,不方便服用。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质地疏松的药材吸水量大,质地坚实的药材吸水量小。传统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煎药前的浸泡,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四、煎煮次数。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因此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五、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也快。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

六、煎煮时间。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七、留取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八、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九、特殊药的煎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如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矿物、贝壳类药物,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水洗会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粉末类药材和含蜜、酒、胆汁等辅料的药材,用水洗也会造成成分丢失。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