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一碗米饭等于多少碗粥
2024-12-11 19:50:25 责编:小OO
文档


一碗米,需要四碗水。如果你想煮出较稀的粥,可以增加水量;如果你想煮出较稠的粥,可以减少水量。
粥,在汉语中读作“zhou”,总共有12笔画,最早出现在《康熙字典》中。它也被称为糜,是一种由稻米、小米、玉米或豆类等粮食煮成的稠糊状食物。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粥的存在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关于粥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书》,其中提到黄帝开始烹饪谷物制成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是作为食物食用,到了2500年前,人们开始用粥来治病。《史记》中记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疗齐王的病。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也提到了粥的药用价值,他说:“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不再仅仅是“食用”或“药用”,而是将两者高度融合,成为了具有人文色彩的“养生”食品。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在书帖中提到,晚上感到非常饿时,吴子野劝他吃白粥,说白粥能“推陈致新”,有助于消化和益胃。他认为粥不仅美味,而且饭后的一种感觉非常美妙。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非常推崇食粥养生,他认为食粥能够延年益寿,甚至曾经写了一首名为《粥食》的诗,其中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则启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这表明人们对粥的认识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因此,粥与中国人的关系就像粥本身一样,稠粘而亲密,相互依存。
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