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八个重点内容旨在通过多个方面的努力,推动经济的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是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其次是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型战略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也是重要目标之一,旨在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将民生问题置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国际合作和对外竞争的新优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丰富开放的内涵,提高开放的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和谐至关重要。树立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空间均衡原则,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消除不利于市场基础性作用、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机制障碍,将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措施,我国将更好地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