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我国有哪些制度保障
2024-12-11 20:18:12 责编:小OO
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实施脱贫攻坚的计划,充分利用政治与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策略,创新扶贫机制与模式,加大攻坚力度,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关键。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扶贫措施的有效性。贫困人口将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培训、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措施脱贫。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包括全面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统计监测,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施定期核查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制定严格的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和核查办法。建立扶贫工作绩效社会监督机制,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建立扶贫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和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

《纲要》指出,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构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建设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建设,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大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力度,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加大以工代赈投入,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

完善扶贫脱贫扶持,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加大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先保证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贫困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加大贫困地区土地整治支持力度,允许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使贫困地区更多分享开发收益。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和本土人才培养计划。

健全广泛参与机制,包括健全东西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创新参与模式,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公益信托基金,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打造扶贫公益品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