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丰子恺《送考》读后感
2024-12-11 20:19:35 责编:小OO
文档

《送考》是丰子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记述了他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投考中学的经历。在前往杭州的旅途中,作者详细描绘了乡间农民集体踏水的壮观场面,以及投考学生埋头于升学书籍的状态。学生们对于穿山甲是否喜欢吃某种食物等问题的提问,显示出他们紧张而专注的心态,仿佛害怕错过任何可能影响考试结果的细节。

抵达目的地后,学生们继续沉浸在书本之中,面对考试表现出极大的焦虑。考后讨论环节,学生们大多认为自己不会被录取,这种从众心理和不自信的表现,反映出他们的复杂情绪。他们甚至给自己设定最坏的情况,尽管投考的是不同学校,从省立到私立,学生们似乎都对此感到迷茫。

在等待考试结果的几天里,学生们变得异常沉默,作者细腻地捕捉到了他们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丰子恺通过生动的笔触,将这种紧张感传递给读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等待结果的时刻。尽管时代不同,但学生们面对考试的压力和焦虑,与我们今天的考生并无太大差异。

这些投考的学生中大多数只有十二三岁,却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自制力。他们似乎比我们自己在中考时还要从容不迫,这种早熟的表现既令人欣慰又让人感到惋惜。丰子恺的文字不仅记录了那段历史,更让我们思考教育和成长的真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