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六类,每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预后情况。
第一类是轻型紫癜性肾炎,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无症状性血尿,肉眼或镜下血尿,轻度蛋白尿。这类患者一般无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正常,病理多为轻微病变或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病变,预后较好。
第二类是急性肾炎综合型紫癜性肾炎,这类患者的起病表现类似急性肾炎,但血C3不降低,IgA不升高,病理多为局灶节段性或弥漫系膜增生病变。这类患者会出现水肿、高血压和尿异常,但程度较轻,少尿不明显,血尿持续时间较长。这类患者预后较差,但不同个体差异较大。
第三类是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这类患者具有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和肾功能下降,病理表现为弥漫增生性肾炎伴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预后较差。
第四类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型紫癜性肾炎,这类患者起病急,早期有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明显。病理改变多呈新月体肾炎,预后较差,多死于肾功能不全。但这类患者较为罕见。
第五类是慢性肾炎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这类患者起病缓慢,紫癜消退后肾损害持久存在,伴有肾功能消退,病理呈系膜弥漫增生型改变,可伴有肾小球硬化或新月体形成,预后较差。
第六类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型紫癜性肾炎,这类患者多由病情迁延所致,为紫癜性肾炎中预后最差的类型。
影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改变。儿童患者预后较好,成年起病的患者预后较差;大量蛋白尿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预后较差;肾脏病理改变越重,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性越大。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