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策略在教育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需要明确“负”的概念,即负担。适度的负担可以成为动力,过量的负担则变为负担;自发的行为是享受,被动的行为是负担;有用的负担是财富,无用的负担则是负担。
课堂是减负的主阵地。教学即交往,即对话;减负即增效,即提升;而有效即提升,即发展。因此,减负增效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是能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具有实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理解“减负”;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备课时坚持“六备”;课堂上注重面向大多数,兼顾两头;在授课中力求深入浅出,精讲多练;在课堂练习中重点放在差生的个别辅导上;控制作业量,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在作业批改上,做到全批全改,对问题较多或错误严重的进行面批面改;作业设计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解题方法的延续性。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要有效——都有收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避免只重优生,歧视后进生,偏爱优生教育,放松后进生管理与指导。
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受教育者都受益,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发展。最终,有效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学得有效。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