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搜集并分条列肖邦的资料,不超过100字
2024-12-17 03:17:42 责编:小OO
文档


1. 肖邦的生平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生于华沙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至波兰,并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领导的反抗侵略者。失败后,肖邦的父亲流落华沙,通过教学等工作度日,并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肖邦从小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七岁时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时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1825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出席肖邦的一次演奏会,并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戒指。肖邦的童年、少年时代的经历,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 肖邦的音乐创作
肖邦的创作生涯延续了三十余年(1817-1849),可分为两大时期:华沙时期(1830年前)和巴黎时期(1831-1849)。肖邦在华沙度过的二十个年头,总的说来,是愉快、开朗的。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肖邦在华沙时期的作品尽管具有波兰民族特色,但也有过于华丽,甚至纤弱矫饰的特点,受到当时欧洲沙龙乐风以及波兰贵族气息的影响。
1830年至1831年华沙的成功、失败,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向成熟,并且也是他创作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从此,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气势更宏大了。肖邦在巴黎的创作很快进入了成熟期,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祖国兴亡或个人对祖国的缅怀、思念、憧憬有联系,一类则更多反映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感受和情致。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他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