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俄罗斯教育对中国早期美术教育之影响分析
2024-12-17 10:57:39 责编:小OO
文档

苏联美术教育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方面:首先,它是欧洲美术体系的一部分,其美术观念和造型技巧与西欧国家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相似。其次,苏联美术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俄罗斯民族的习俗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有别于西欧美术的独特风格,这体现在对社会实践的强调,以及对社会光明和英雄形象的颂扬。
苏联美术教育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基础造型训练,尤其是素描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构图能力的培养;再次是创作课程的重视,学生需要完成草图和毕业作品;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通过写生和收集素材来确保创作内容源于现实生活;最后,系统地教授艺术历史和理论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理念。
苏联美术自1930年代起由鲁迅、徐悲鸿等人介绍到中国,后来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翻译文章和展览,人员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包括中苏艺术家互访,以及中国留学生到苏联学习,苏联艺术家来华主持训练班教学等活动。
在1953年至1963年间,中国派往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的师生共30人,他们在苏联接受3至6年的教育后回国,成为各艺术院校的教学骨干,推广了苏联的教学经验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1955年至1957年应中国文化部邀请来华主持油画训练班的油画家康斯坦丁·马克西莫夫。他系统地介绍了油画教学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与中国学院已实施的徐悲鸿等人从法国引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学院油画教学的基础。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