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改过之法是什么?
2024-12-17 10:57:42 责编:小OO
文档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春秋时代,有许多大夫,仅凭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就能推测其人的吉凶祸福,并且非常准确,这种事在《左传》、《国语》诸书里,都有许多记载。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吉凶征兆,发源于人的内心,而表现于人之外表。凡是相貌仁慈忠厚,行事稳重之人,大都能获福。相呈刻薄,行为轻佻者,大都近祸。绝对没有所谓吉凶未定,渺不可测的道理。一个人心性的善恶,必与天心相感应。福之将至,可从其人宁静的心境、安祥的态度判断出来。祸之将临,也能从其人乘戾的行为发现。人若想得福而避祸,先不谈如何行善,只要力行改过,自然就能向善。改过第一要素——“羞耻心”【原文】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译文】谈到改过,“羞耻心”是第一要素。试想,古之圣贤跟我们同样是人,何以他们能流芳千古,而我们却默默无闻,甚至于身败名裂呢?人若只贪恋闷此声色名利,纵情恣意,背着别人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以为他人见不到,而自鸣得意,毫无惭愧,则将渐渐变成衣冠禽兽而不自知!世界上再没有比这种行为更可耻,更惭愧的了!孟子也说过,知耻给人的影响太大了。能做到知耻就是圣贤;不知羞耻为何物,必是禽兽无疑。改过的关键就在此一念之间,人所以异于禽兽,也仅在那一点羞耻之心而己。改过第二要素——“敬畏心”【原文】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灶圆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译文】改过的第二要素,是要有“敬畏心”。天地鬼神是欺骗不了的,人就是只犯了一点点过失,天地鬼神也知道得很清楚,犯的若是重大的过错,天必降下种种的灾难;犯的若是小过错,则会损及现世的福报。人不可不怕天地鬼神,一个人就是生活在隐蔽的暗室里,天地鬼神也同样一目了然;就是掩盖得周密,做得很巧妙,也无法掩饰自己的良心;万一被人看出破绽,那就丢脸得很,所以人必须要有敬畏心。人只要一息尚存,滔天的大罪大恶,都有悔改的机会。古人有一生作隐罩塌恶,临终前懊悔觉悟,发一善愿而得善终者,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以洗百年罪恶。就像千仞幽谷涵洞,一灯来照,则尽去千年黑暗一般。因此说:“过失不拘大小,以能改为要。”但人生无常,肉体易坏,若等到呼吸停止了,想改过也来不及了。明的报应,在阳间遗臭万年,使得孝子贤孙想洗也洗不掉;暗的报应,在阴间沉沦地狱永受折磨,就是圣贤仙佛菩萨,也不能救,怎可不畏?【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