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青白釉青白釉-特点
2024-12-17 11:00:03 责编:小OO
文档

1. 青白釉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它在宋元时期尤其在南方备受推崇,尤其是景德镇窑的制品。
2. 南宋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南方青白瓷的主要生产中心,同时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的窑口也参与到这一瓷器的生产中。
3. 元代的青白釉与宋瓷相比,其透明度有所降低,青色色泽更深,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如元代青白釉高足杯便体现了这一特点。
4. 进入明代永乐时期,青白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永乐青白釉的釉面更加光亮肥润,釉中分布着较大的气泡,使得胎体显得更加透明。
5. 永乐时期的青白釉,由于釉面玻璃质感强,刻划纹饰的轮廓线内外会形成积釉现象,使得纹饰更加优美清晰。
6. 青白釉瓷器的一大特点是含钙量高,使得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釉面流动性大,花纹等凹凸处会积聚较厚的釉层,因此整器的釉面厚薄不一,薄处显白,厚处略深,形成浓淡相间的美学效果。
7. 青白釉的釉质铁含量低,因此色泽呈现白中泛青,釉层薄而晶莹。由于烧制得极其薄,器物上的暗雕花纹,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可以清晰地映现出来。
8. 在花纹的边缘,会显现出淡青色,而大部分则为白色,因此得名青白釉,也有时被称作映青、隐青或罩青。
9. 青白釉的成色原理是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扩展资料中提到的元代和明代的青白釉器物,以及清代乾隆年间的青白釉缠枝莲大罐,都是这一时期青白釉的代表作品。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