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非法设立金融机构的四大构成要素
2024-12-17 10:33:03 责编:小OO
文档

主体要件:
本罪重点针对的是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
所谓金融,即是货币流通及信用活动的综合体现。
客观要件:
本罪主要表现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
根据《商业银行法》和相关银行法规,设立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需满足特定条件,遵循严格的申请审批流程,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或相关分行颁发的《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后方能合法运营。
若未经批准擅自开业或经营金融业务,构成犯罪的,将被认定为本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实施者既包括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对于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其直接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因素必须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或过失均不构成此罪。
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设立金融机构需要经过批准,擅自设立属违法行为,且明知自己正在私设金融机构,却依然决定设立,并期望该行为导致金融机构擅自设立成功的不良后果。
至于设立的真正动机,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
若设立后又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则可能又触犯其他罪名,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此时,应当按牵连犯的定罪原则,从重惩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