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宝妈学医(二):如何做简单的诊断、预测和治疗?
2024-12-18 12:36:11 责编:小OO
文档


对于终身学习的人来说,我们永远是学生、是新人、永远在路上。作为一个二宝妈妈,我关注的是自己、孩子和家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之前,我通过阅读育儿文章和书籍来学习,但发现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在我人到中年之时,我决定重新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心理学和中医,补上我人生的必修课。我认为,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他在九十岁开始学习心理学。有这样的楷模在眼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开始得太晚呢?
在这两篇文章中,我将梳理并分享我这段时间学习中医、结合之前心理学的一些思考。心理学和中医,作为应用性的理论体系,都具备描述、解释、预测、某种现象的功能。在上篇文章中,我介绍了描述功能,即你生了什么病,以及解释功能,即你为什么生病。这篇文章将继续讲解预测和功能。
理论的第三大功能是预测,即预测和警示问题的走向。中医的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和五行。上篇文章介绍了阴阳的概念,现在讲下五行。中医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样元素组成的。这五种物质有各自的属性。《尚书·洪范》中对各种属性进行了概括:“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讲的是天人合一,把人放到天地之间、放到宇宙来看。在治疗人体疾病的同时,还要考虑五运六气、四季、地理位置、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把自然界的四季、方位、人体的肝、心、脾、肺、肾,都对应到木、火、土、金、水这五行。再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调节人体平衡,不仅治疗“已病”、还预测和治疗“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金匮要略》中也提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这意味着,一位好的中医师,看到病人的肝有问题,就可以预测到,接下来这个问题会传导到脾,因此,先健脾,做好预防工作。而一位水平不够的医师,就不会想到要预防脾病,而只会治肝病。
心理学也是一样,要视乎具体的情况。例如,同样甲乙两位高考生因为考试紧张求助心理咨询。甲的问题是因为昨起感冒发作而担心今晚睡不好,影响明后天考试正常发挥。乙的问题是因为去年高考失利而一直担心今年高考重蹈覆辙,且最近两个月总是出现睡眠障碍。分析一下:甲的问题较轻,容易处理;而乙的考试紧张和睡眠障碍循环因果、相互影响,需要有经验的咨询师借助专业的工具、技术帮助他,整个咨询的时间也会更长。
预测功能可以使医患清醒地认识问题的走向和动态。应用性理论的最后一大功能,是和解除问题的影响,即解决问题。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非像专业从事心理咨询和当医生。花了业余时间、花了那么多精力学习,最主要还是要解决现实问题,让生活过得更好。
中医和心理学都相信人有自愈作用。生病是因为自愈系统受到内部、外部的干扰,没有办法正常工作了。中医师和心理咨询师,他们是想办法重启你的自愈系统。重点是你的病,最后是靠你自身的系统调节好的。你当时碰到的中医师、心理咨询师,那是机缘巧合,让ta来帮助你。
有一位著名的古代中医叫黄元御,他写过一本书叫《四圣心源》,讲的就是人体的“一气周流”。黄元御开的很多方子,都是用来调节中焦脾胃的。他认为,脾胃是根本、是枢纽,把脾胃调好了,人体就自然慢慢康复了。还有一本著名的中医书,叫《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枯吵正常的情况下,这个圆会自动运转,所以,一些小病,不需要看医生,自己就会痊愈。而有时候,当碰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个圆圈没有办法自我运作的时候。就需要借助外力推一把,使圆圈恢复自转。在中医的范畴,这个外力可以是内治和外治。内治,就是通过吃中药来调阴阳平衡;外治,就是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来调节。
给我们上《伤寒论》的黄老师介绍过一个病例,她用桂枝汤疗愈了一位患者的便秘。一位老年患者一直大便秘结,以往的医生用药来生津、润滑肠道,使他排便,但是每次药一停,便秘问题又出现了,并没有根治。黄老师通过桂枝汤调和营卫,重启了病人的自愈系统,使他的身体自己产生津液,治愈了便秘。所以,找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很重要。心理咨询师也是利用一些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引导来访者自我调节,恢复正常生活。当然首先判断是器质性、还是心因性的疾病。
就拿疼痛来说,心因性的疼痛,用催眠的方法就可以很快解决。如果是器质性的疾病,比如严重的精神症和抑郁症,那只能通过药物的方法治疗了。一位好的中医师、好的心理咨询师,最后的目的,都是让病人、来访者,可以恢复健康(生理和心理),离开医院和咨询室、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这就是《大医精诚》的境界。技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德行和修为。
写到这里,已经把理论体系的四大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全部介绍完了。想到中医和心理学,还有一个特别相似的地方,就是:学起来很晕!先做好心理建设。中医和心理都有各种流派和技术。有个说法叫“一入心理深似海”。心理学有各种大神、各路学说,比如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重要学派包括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具体到治疗方法有音乐治疗、绘画治疗、催眠,绘画、系统式家庭治疗,家族排练、OH卡、短期焦点、萨提亚。中医也是一样一样的。要了解中医基础,你得知道望闻问切、你要知道怎么望神、看舌苔、要了解不同的脉象、要了解人体的12条经络、走向、子午流注、361个穴位,每个穴位的功效。听着已经很多了吧?当你学到中药,才会发现:这都不是事儿!成百上千的中医、方剂,每种药都有性、味。不同的中医配伍、不同的数量、产生不同的功效。学习了中医以后,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不识字!好多中药的字都不认识。从头学汉字的感觉。刚开始接触这两个学科的时候,简直崩溃。学着学着,就淡定了。反正也学不完,看缘分吧。写到这里,把这段时间学习中医和心理学的一些心得总结完毕。回顾一下,心理学和中医,作为应用性的理论体系,它们都具备:描述、解释、预测、某种现象的功能。这两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的学习心得:1. 描述:你生了什么病?2. 解释:你为什么生病?3. 预测:病情的发展4. :怎么治疗作为一个普通的二宝妈妈,我学习中医和心理学,只是为了照顾自己和家人。当然,如果有机会可以帮助身边的人也很好,看缘分。作为一个读书人和终身学习者,最美好的时刻,就是从不同的理论里面,看到了同构性的思想。那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